织里资讯

搜索
查看: 989|回复: 0

孩子总是发脾气?3招应对,帮孩子提高感情管理能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1-12 10:00:00|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近,我们的公众平台上常常有家长留言提问,“我的孩子总发脾气,我该怎么办?”


其实,孩子“发脾气”和孩子“开怀大笑”从性质上讲是一样的,都是孩子的一种表达方式。


孩子发脾气,也是一个机会,一个孩子向我们传达重要信息的机会,一个我们帮助孩子解决题目的机会。


但当孩子发脾气的时候,多数家长是崩溃的,很轻易陷入不良感情的漩涡。今天这篇文章从差别的角度来聊一聊“孩子发脾气”,也许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糟糕。





之前看过一个育儿节目。


爸妈叫孩子用饭,5岁男孩忽然发起了脾气。又是发飙,又是扔枕头,后来索性抱着门框砸东西。





看到闹脾气的孩子,爸爸妈妈的第一反应是——冷处理。


爸爸转头就走,妈妈也在一边冷冷地看着。


你别再闹了。


哭够了吗?


相信很多家长也会这么做,但显然没起作用,孩子嚎啕大哭,谁劝也不管用。


看到局面收拾不住,他们决定——讲道理。


即使苦口婆心劝说孩子,让他在应该用饭的时候用饭,但孩子还是毫不犹豫拒绝:我就不要!





无奈之下,父母拿出杀手锏——威胁。爸爸说要拿来戒尺,孩子才终于不哭了。





冷处理、讲道理,继而以威胁的方式压制脾气,不了解孩子发脾气背后的原因,这些做法无疑是简单粗暴的:


表面看似解决了题目,却为孩子日后的行为埋下了后患。


儿童心理学者黛博拉·麦克纳马拉博士曾说过:让孩子将脾气发完,而不要试图制止孩子发脾气。发脾气本身是无害的,制止发脾气才是。


其实孩子发脾气,并不是任性。


研究表明,人类的理智脑比感情脑发育落后。


6岁以前的孩子,脑部发育还不成熟,一旦被感情控制,很难用理智去控制行为,用意志去克制肝火。


不是孩子不想听,而是做不到。


父母要求孩子像大人一样把脾气收回去,其实是有悖孩子大脑发育规律的。








有一个节目,对孩子发脾气的相关题目采访了一些爸爸妈妈。


如采访中所回答的,面对孩子的撒泼哭闹,父母往往会采取以下处理办法:


1、妥协让步


孩子哭闹,很多父母常常采取的一种应对就是“哄”。一方面心疼孩子,另一方面也是孩子哭闹轻易心烦,所以“哄”字为上,甚至会放弃原则满意孩子。





2、批评教育


有些父母喜欢讲道理,认为孩子发脾气是无理取闹,所以必须把道理给孩子讲明了讲透了,孩子才能改掉发脾气的坏毛病。





3、以暴制暴


“孩子发脾气不听话,揍一顿就老实了。”


这种控制和威胁的方式因为简单粗暴见效快,受不少父母拥戴。





4、冷处理


漠视孩子的哭闹,让孩子知道哭闹无用,也是很多父母会采取的措施。孩子哭累了、闹够了,事情就解决了。





然而,正和视频里的父母的反应一样。这些处理方式,并不一定能见效。


很多时候,不仅不能安抚住孩子,有的时候还会加剧孩子脾气的发作,激化亲子之间的矛盾。


其实,不论是哄劝、说教还是打骂、无视,父母传达给孩子的信号都是发脾气是不对的,是需要制止和改变的。


没有被大人接纳的孩子只能以更激烈的方式来传达自己的无助和欲求。







不允许孩子发脾气,会毁掉孩子


知乎上有个网友说:


“父母从小就给他立了两个规矩,男子汉大丈夫,一不能哭,二不能发火。


所以,遇到事情,他都选择了平和的方式解决题目,即便是讨厌的人,也能做到相敬如宾,对自己比对爱人好。


与其说我温和,不如说我冷血,几乎没有真情实感的存在。”


不允许孩子发脾气,切断的不仅仅是孩子负面情感的输出,更抹杀了孩子对全部感情的感知能力。





一个没有喜怒哀乐,没有真情实感的孩子,还如何去体验人生的绚烂多彩,如何去感受人与人之间真挚的互动,又如何成为一个心中有爱的孩子呢?


此外,那些不被允许发脾气的孩子,还有大概变成讨好型人格。


表面上,他们待人友善,从不发脾气。


可实际上,他们谨小慎微,不敢得罪别人,不敢争取自己的权利,不敢表达自己的诉求,遇事只会退缩,卑微地讨好众人。












引导孩子正确的发脾气,是父母的必修课


感情就像一枚双面的硬币,有了正向积极的感情体验,就必然有负面感情的存在。


而要把负面感情的杀伤力降到最低点,就需要父母的用心引导。


父母可以用这三种办法来引导孩子:






  • 等一等,给孩子表达的权利


当孩子发脾气时,父母最需要做的,是给孩子足够的时间,耐心的等一等,待孩子平复一点,再引导孩子表达出自己的需求,说出自己的理由。


这个时候,孩子需要的不是父母的评价和判断,而是耐心的倾听和明白。


只有感到被明白、被尊重了,孩子才愿意跟父母沟通,他们才能听得进父母的意见。


聪明的父母,会选择做孩子情感的港湾,温柔地迎接孩子靠岸,而不是用斥责和打击,把孩子越推越远。






  • 谈一谈,带孩子认识感情


《最强大脑》节目中的北大教授魏坤琳说:


“每次孩子闹感情,我一点都不生气,因为我看到的是一次又一次大脑整合的机会。”


他坚持让孩子学会认识自己的感情,比如,利用电影《头脑特工队》中五个小人物,乐乐,怒怒,忧忧,怕怕,厌厌,对应着快乐、生气、难过、害怕、厌恶五种感情。


让孩子去描述自己的感情:“刚才是生气了吗?生气你是什么样的感受?刚才是怒怒跳出来了吗?”


要让孩子知道,每种感情都有自己存在的意义,他们是不分好坏的,识别每一种感情,拥抱每一种感情,但不要被感情挟持,而是要做感情的主人。






  • 抱一抱,让孩子感受到接纳


孙俪曾经用7年时间悟出一条育儿经:


“孩子有不满,愤怒,悲伤的感情发生,他需要的只是你的一个拥抱,不要说教,站在他的角度明白他,支持他,鼓励他。”


处在感情旋涡中的孩子,并不能快速抽离负面感情,父母的说教和讲道理,只会成为一种压力。





一个拥抱,会能让孩子感受到爱和接纳,给孩子最有力的支持。


儿童心理学者黛博拉·麦克纳马拉博士曾说过:


“让孩子将脾气发完,而不要试图制止孩子发脾气。


发脾气本身是无害的,制止发脾气才是。”


别怕孩子发脾气,与其把愤怒和委屈克制在心中,不如给孩子空间和时间,让他们把心田的委屈和感情,合理地释放、发泄出来。





曾经看过一个视频,一个外国爸爸,如何耐心开导生气的女儿。


“你可以生爸爸的气,可以生妈妈的气,生妹妹的气,生自己的气,但是记住,不要让这种心情支配你太久。”


“你可以扔枕头,你可以发泄,这些都没关系,重要的是要说出来,让我知道你的底线。”


爸爸温和的语气,耐心的交谈,不光让女儿很快平静了下来,还向孩子做出了最好的树模,他用行动给女儿上了一堂最生动的感情管理课。





蔡康永说过:“情商高并非指不发脾气,而是要合理地发脾气,让自己的感情可以顺畅地表达,舒服地做自己,才能让自己和天下都开心。”


一个被允许发脾气的孩子,是被父母看见的孩子,也是幸运的孩子。


愿全部孩子,都能学会与感情和谐相处,成为在父母面前无拘无束,拥有满满安全感的幸运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