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lor=rgba(0, 0, 0, 0.9)]最近一段时间,多晶硅市场愈加波云诡谲,各种传言甚嚣尘上。
[color=rgba(0, 0, 0, 0.9)]但不管是什么版本,这一轮多晶硅「反内卷」必须超过“三座大山”,否则整合难度非常大。
[color=rgba(0, 0, 0, 0.9)]
第一座大山是钱谁来出?怎么出?
[color=rgba(0, 0, 0, 0.9)]
[color=rgba(0, 0, 0, 0.9)]初始版本是由某龙头提议,6家头部企业联合成立并购基金,有报道称规模大概700亿元。由该基金来收购多余产能。
[color=rgba(0, 0, 0, 0.9)]
[color=rgba(0, 0, 0, 0.9)]现在,市场上依然有人在炒作这个版本,路透社更是在最近报道称,头部厂商正在商谈成立一个规模约500亿的基金。
[color=rgba(0, 0, 0, 0.9)]
[color=rgba(0, 0, 0, 0.9)]但据我们了解,成立基金的方案大概是过去时,核心原因就是钱谁来出?怎么出?
[color=rgba(0, 0, 0, 0.9)]
[color=rgba(0, 0, 0, 0.9)]现在头部硅料企业目前的处境都不太好,财报普遍巨亏。2024年,通威亏损70.39亿元,协鑫科技亏损47.5亿元,大全能源亏损27.18亿元,新特能源亏损39.05亿元。
[color=rgba(0, 0, 0, 0.9)]
[color=rgba(0, 0, 0, 0.9)]目前的版本大概率是成立一家合资公司,以承债收购的方式办理多晶硅收储困难。但至于合资公司里面的股份比例怎么分配,估计还需博弈。
[color=rgba(0, 0, 0, 0.9)]
[color=rgba(0, 0, 0, 0.9)]至于各家会用什么方式出资,一个大概的方案是根据各家出货预期比例分摊。由企业出资的占比预计占50%-60%。别的资金大概来自金融机构、银行。
[color=rgba(0, 0, 0, 0.9)]
第二座大山是退出产能的收购价格。
[color=rgba(0, 0, 0, 0.9)]
[color=rgba(0, 0, 0, 0.9)]在这场博弈中,买卖双方各怀鬼胎,但万变不离其宗,买的想低价买,卖的想高价卖。
[color=rgba(0, 0, 0, 0.9)]
[color=rgba(0, 0, 0, 0.9)]目前市场上有各种传言,有说万吨6亿,也有说8亿,价格显着高于当前市场价。这种“一刀切”的价格逻辑显然并不符合市场规律。
[color=rgba(0, 0, 0, 0.9)]
[color=rgba(0, 0, 0, 0.9)]首先,退出产能有新有旧,很难按照一个价格待价而沽,老旧产能凭什么值这个价?
[color=rgba(0, 0, 0, 0.9)]
[color=rgba(0, 0, 0, 0.9)]其次,这些退出产能中,不同公司前期投资也不一样。有的万吨投资8亿,有的万吨投资6亿,有的万吨投资5亿,所以每家心思都不一样,很难达成同等。
[color=rgba(0, 0, 0, 0.9)]
[color=rgba(0, 0, 0, 0.9)]其次,收储联合体都是行业龙头,它们占据行业更大话语权,某种程度上来说甚至都掌握了行业定价权,它们为什么要花高于市场价去收购这些产能。毕竟现在日子都不太好过。
[color=rgba(0, 0, 0, 0.9)]
[color=rgba(0, 0, 0, 0.9)]这也是最有意思的地方。就好比去菜市场买菜,明明你是来费钱的,但卖菜的却一个个态度强势,你必须以高价买我的。谁给了他们底气?
[color=rgba(0, 0, 0, 0.9)]
[color=rgba(0, 0, 0, 0.9)]另有就是,现在多晶硅价格涨起来了。根据硅业分会8月6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本周多晶硅n型复投料报价价格4.5-4.9万元/吨,成交均价为4.72万元/吨,周环比上涨0.21%;n型颗粒硅成交价格区间为4.4-4.5万元/吨,成交均价维持在4.43万元/吨。

倘若价格继续涨,又能开始挣钱了,对被收购方来说,为什么要卖呢?还不如再等等看。
[color=rgba(0, 0, 0, 0.9)]
[color=rgba(0, 0, 0, 0.9)]被收购产能到底值多少钱?我们得到的版本是,后续在相关机构的组织下是要去每家被收购企业的多晶硅产能做一个尽职调查。
[color=rgba(0, 0, 0, 0.9)]
[color=rgba(0, 0, 0, 0.9)]尽调后,给被收购企业一个大概估值,收购方会先出一部分钱让被收购方面子退出,剩下部分则会在硅料价格涨了后,从盈利中补还。此前,有传言说这个周期是5年,但目前来看这个周期又变了,此中一个版本是6年。
[color=rgba(0, 0, 0, 0.9)]
[color=rgba(0, 0, 0, 0.9)]我认为这才是符合买卖逻辑的合理方式。但对被收购方来说,这等于扒了它们的底裤,它们肯定不乐意人家去抄本身的“老窝”。
[color=rgba(0, 0, 0, 0.9)]
[color=rgba(0, 0, 0, 0.9)]所以,第二座大山更难翻越。
[color=rgba(0, 0, 0, 0.9)]
第三座大山是居高不下的库存。
[color=rgba(0, 0, 0, 0.9)]
[color=rgba(0, 0, 0, 0.9)]不少从业者认为,这才是最难逾越的大山,由于它涉及到某些龙头的利益。有消息称,个别龙头的硅料厂最近一段时间一直在高负荷生产,库存在不断增加。
[color=rgba(0, 0, 0, 0.9)]
[color=rgba(0, 0, 0, 0.9)]据了解,目前行业内预计有凌驾36万吨硅料库存[color=rgba(0, 0, 0, 0.9)],且每月大概另有10万吨左右的产量。根据硅业分会8月6日发布的信息,根据8月份企业排产计划,多晶硅产量预计在12.5万吨左右,增量主要来自云南、新疆和青海等地的个别企业复产产线。
[color=rgba(0, 0, 0, 0.9)]因此,收储若进展顺利,硅料价格必然涨价,那么有库存的企业必然在一开始就分走大部分行业利润,而没有库存的企业显然是吃了大亏的。
[color=rgba(0, 0, 0, 0.9)]
[color=rgba(0, 0, 0, 0.9)]这里面涉及到的是一个行业公平题目。据说,这也是大厂之间争论最为激烈的点之一。库存少的一方认为,有大量库存的企业必须先降符合,消库存,如许大家才能在一个起跑线上。
[color=rgba(0, 0, 0, 0.9)]
[color=rgba(0, 0, 0, 0.9)]库存的另一个题目是,由于存在这么多库存,因此从供求关系上看,硅料的供需抵牾得不到根本办理,依旧是供过于求[color=rgba(0, 0, 0, 0.9)],即便通过收储行动短期内能够让硅料价格回归成本线上,但时间一长依旧会打回原形。
[color=rgba(0, 0, 0, 0.9)]
[color=rgba(0, 0, 0, 0.9)]此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下游厂商对上游硅料产能情况一清二楚。对下游来说,目前的收储行动也给他们带来了涨价信号,但它们会买高价硅料吗?显然不会。
[color=rgba(0, 0, 0, 0.9)]
[color=rgba(0, 0, 0, 0.9)]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硅料库存题目才是此次收储行动的最核心环节。
[color=rgba(0, 0, 0, 0.9)]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807A02Y6J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