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搜索
查看: 75|回复: 0

乙肝“治愈”突破在望,龙头药企股价飙升翻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昨天 13:25|来自:中国广东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曾几何时,“乙肝不可治愈”是无数患者的沉重枷锁。但越来越多的创新疗法表明乙肝临床治愈时代即将开启。
近日,广生堂乙肝创新药项目接连实现关键突破:GST-HG141(奈瑞可韦)启动Ⅲ期临床试验,标志着该药物向上市迈出关键一步,有望成为全球乙肝新里程碑药物;GST-HG131被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名单,成为广生堂在乙肝治疗领域第二款获得突破性治疗认定的创新药物。
广生堂股票也因此在7月3日至7月16日连续10个交易日收盘价格涨幅累计超过100%。
剑指乙肝“治愈”,广生堂打响翻身仗
广生堂曾依靠三大一线抗乙肝病毒仿制药(恩替卡韦、阿德福韦酯、拉米夫定)叱咤国内肝病市场。
然而,随着国家集采推进,仿制药利润大幅缩水。例如,广生堂的恩替卡韦在2019年的集采扩围中标,中标价仅为0.27元/粒。广生堂财报显示,公司最近三年谋划业绩连续亏损,2022年至2025年第一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1.3亿元、-3.5亿元、-1.6亿元,-0.3亿元。
广生堂自2015年登陆创业板,明确向创新药企转型战略。近几年更是破釜沉舟加码研发,其财报显示,2022年至2024年研发费用分别到达1.85亿元、1.33亿元、4405.23万元,是其业绩亏损的主要原因之一。
现在,广生堂的创新药项目已初见曙光。2023年,其新冠病毒治疗创新药“泰中定”获批上市并被纳入医保,虽然遭遇市场变化,收益有限,但证实了其抗病毒药物研发实力。
而广生堂更紧张的管线在于其肝病治疗药物。公司在2015年就提出了乙肝临床治愈路线图“登峰计划”,现在三大核心项目均已取得不错希望。



图1 广生堂在研乙肝创新药
图片来源:药智数据
GST-HG141(奈瑞可韦):是一种新型口服乙肝病毒核心蛋白调节剂,通过调节乙肝病毒核心蛋白构象,影响病毒的复制过程,从而实现抗病毒活性。其Ⅱ期临床数据显示,接受GST-HG141低剂量(50mg)、高剂量(100mg)组HBV DNA低于检测下线的比例分别为84.0%和81.5%,而安慰剂只有32.1%。同时GST-HG141安全性耐受性良好。现在,该药已迈入Ⅲ期关键阶段,有望成为全球乙肝抗病毒治疗里程碑式的创新药。
GST-HG131:是现在全球唯一完成Ⅱ期临床的口服乙肝表面抗原(HBsAg)抑制剂。其创新治疗机制直击乙肝治愈的核心难点——可以或许诱导HBV-RNA降解,从而低落HBsAg水平低落。在Ⅱ期临床试验中,三个月给药,患者HBsAg均匀降到原值12.88%,降幅87.12%;最大降幅到达97.71%,60%的患者出现显著免疫应答。
GST-HG141和GST-HG131已先后获得“突破性治疗品种”认定,获得审评路径全面提速。
广生堂更大的战略布局在于双药协同。2025年3月,其创新的“三联全口服方案”(GST-HG141+GST-HG131+核苷类药物)被纳入“优化创新药临床试验审评审批试点项目”并取得临床试验申请批准。该序贯疗法在核苷类似物药物(NAs)基础上,联用可以或许削减cccDNA病毒池的GST-HG141,可以或许抑制HBsAg的GST-HG131,以期实现乙肝临床治愈目标。
此外,广生堂还有一款乙肝表面抗原抑制剂GST-HG121,不过现在还处于临床I期阶段。
今年,广生堂拟定增募资9.77亿元,其中5.98亿元将直接用于乙肝创新药研发项目,包括GST-HG141的Ⅲ期临床研究及上市注册项目和GST-HG131连合GST-HG141的Ⅱ期、Ⅲ期临床研究及上市注册项目,进一步推动管线快速走向临床。
乙肝治疗迈向新阶段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它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国,是全球肝脏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22年全球有2.54亿人有慢性乙肝感染,约有120万新发感染者。而我国乙肝患者约占全球总数的三分之一,已成为我国重大的公共卫生题目之一。
乙肝治疗的困局已持续数十年。现有疗法如核苷类药物仅能抑制病毒复制,无法扫除病毒库,需终身服药;干扰素疗法副作用显著且治愈率不敷10%。
近年来,各类乙肝创新疗法辈出,使乙肝临床治愈(功能性治愈)逐渐成为大概。临床治愈指停止治疗后仍能保持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阴性,HBV DNA低于最低检测下限。
药智数据显示,现在全球在研乙肝新药近200款。从机制上来看主要分为HBsAg抑制剂、衣壳抑制剂、RNA干扰(siRNA)、反义寡核苷酸(ASO)等类型。



图2 全球在研乙肝疗法靶点排行
图片来源:药智数据
衣壳抑制剂是近年来乙肝治疗领域的一个紧张研究方向,现在全球范围内尚无该机制新药获批上市,但已有近50款用于乙肝治疗的衣壳抑制剂在研。其中希望较快的包括广生堂的GST-HG141已启动Ⅲ期临床,东阳光药的甲磺酸莫非赛定(GLS4)和挚盟医药的ZM-H1505R也已进入Ⅲ期临床。
HBsAg抑制剂是一类专门针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的药物,现在也无该机制药物上市。在研药物包括广生堂的GST-HG131(临床Ⅱ期)、博奥明赛/星曜坤泽生物的HBsAg中和抗体BM012(临床Ⅱ期)、星汉德生物的HBsAg自体TCR-T细胞疗法SCG101(临床申请)等。
ASO(反义寡核苷酸)和RNA干扰(siRNA)等小核酸疗法是另一大类被寄予厚望的乙肝临床治愈方案。与其他药物相比,小核酸药物具有高度的靶向性,可以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与乙肝病毒的mRNA或其他关键RNA序列连合。同时,小核酸药物还能影响cccDNA的转录过程,让cccDNA处于“缄默沉静”状态,从而实现乙肝的功能性治愈。
葛兰素史克的GSK3228836(Bepirovirsen)是全球希望最快的乙肝ASO疗法,已在2022年进入临床Ⅲ期。最新临床数据显示,对接受12周或24周Bepirovirsen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进行了长达2.5年的随访,未接受NAs治疗的11名完全应答患者中,73%(8/11)到达功能性治愈,其中6人功能治愈维持长达24个月;对接受NAs治疗的11名完全应答患者中,82%(9/11)在到达功能性治愈且停用NAs,其中7人功能治愈维持长达24个月。该药最快预计将在2026年上市。
国内也有不少药企布局乙肝小核酸疗法。
腾盛博药的Elebsiran(曾用名BRII-835/VIR-2218)在Ⅱ期临床试验中显示出良好的耐受性和显著的HBsAg低落效果,已被CDE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另外,星耀坤泽的HT-101、恒瑞医药的HRS-5635、正大天晴的TQA-3038、浩博医药的AHB-137、舶望制药的BW-20507等项目已进入临床Ⅱ期阶段,为广大乙肝患者带来治疗希望。
表1 临床开发中的小核酸抗HBV药物



数据来源:药智数据
结语
广生堂从仿制药转型创新药,映射了中国医药产业升级的缩影。公司选择了肝病这一患者基数庞大、临床需求远未满足的领域,集中资源攻坚克难,创新价值兑如今即。
而对于乙肝患者,除了广生堂的“登峰计划”,还有不少创新疗法展现出“治愈”曙光,病毒笼罩的黑暗终将被照亮。
参考来源:
1.广生堂企业公告及公开资料
2.https://mp.weixin.qq.com/s/de5UcIipxhe8RZ-LA_Fttg
3.https://mp.weixin.qq.com/s/zFBM_fXJQ6YCixVsctpvdA
4.https://mp.weixin.qq.com/s/T-gq2lbFUBc3LbTi2ajibQ
5.药智数据
声明:本内容仅用作医药行业信息传播,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药智网立场。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723A03EWR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