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搜索
查看: 65|回复: 0

广东夫君发现草坪上有鱼在爬行,且速度极快!网友:要进化成人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昨天 20:05|来自:中国广东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信息来源于@鸿运当头,iucnredlist,biolib,Seriously Fish。
广东夫君发现草坪上有鱼在爬行

“鱼离不开水!”这基本上算是常识了,然而是“常识”却不一定是“事实”。
究竟我们的教育不太注重生物学,确实学多了也没用,大部分人是用不上生物学知识的,所以出现一些实在没啥特别的环境的时候也会引发诸多的关注,比如2025年7月13日,广东博主“@鸿运当头”发布的视频就展示了3条在草坪上快速爬行的鱼。
视频的配文是:“过山鲫,过山鲫,鲫鱼过山!”
视频中有3条黑不溜秋的鱼正在草地上爬行,很显着它们并不是像普通鱼上岸那般无力的挣扎,而是真的靠着鱼鳍和身材的扭动推动着自己向前运动!虽说好像没办法走很直的线条,但确实是有意识地在移动。


博主连续追踪拍摄,这片草坪估摸着有一个篮球场那么宽,这几条鱼是一秒也不敢停歇,它们没有搭理博主,快速地向着草坪对面的河道爬行。


最后一条接着一条的钻进了草坪边沿的河道中,就这么结束了一次反直觉之旅。尽管爬得可以说是乱七八糟,但实在移动速度极其迅速!篮球场那么宽的草坪,博主只拍摄了20秒,这几条鱼就爬完了,虽然不排除有可能是剪辑了,但对上岸的鱼来说,绝对是够快了。


很多网友对此表示不屑,他们认定这是博主造假的视频,以为是博主让人用绳子拉扯着几条鱼,甚至有人说:“有条狗在用绳子拉着走!”就是在骂博主了。


只能说这几个网友真的是不太应该了,有些事变不知道很合理,但是在视频内容不危害社会和他人的环境下,应该要尽量保持友好才对。这几条鱼的特征还是蛮显着的,其身上密布细密坚韧的鳞片,鱼身是很深的青灰色,还带有墨绿色横向斑纹;细看其鳃盖后缘具夺目的锯齿状黑斑;头部钝圆,口裂上斜;鱼鳍非常强壮。


这些都是攀鲈(Anabas testudineus)的特征啊,是分布于我国中国南方至东南亚的静水水域的常见鱼类。它们就是以能短暂在岸上运动而著名,民间俗称:攀鲈、过山鲫、龟壳攀鲈、攀木鱼等等。
有网友表示这鱼证明了进化论是真的,他们甚至表示:“再过几天就要进化成人了!”值得一提的是,“从鱼进化成人”是主流最认可的说法,但直到目前都还是假说,人类的进化还存在很多其他的假说。


虽然我也比较认可“从鱼进化成人”,但还是不能那么确定。这里就是随口一提。今天的重点还是来聊聊攀鲈。
攀鲈

攀鲈为啥能拥有在陆地移动的夸张技能?想要完成这个技能是需要很多能力来搭配的。
大部分鱼离开水很快就会殒命,主要缘故原由不是因缺失水分死了,而是被憋死了,因为鱼的鳃部进化得只能在水中呼吸。但是攀鲈的呼吸系统却能直接呼吸空气,它们的鳃腔内并非寻常的鱼鳃,而是特化的鳃上器,被称为"迷鳃"。迷鳃可以帮助攀鲈在陆地上可以直接吸入氧气,经呼吸上皮完成气体交换,血液由此回流心脏。


于是它们就同时具有了在水中和在陆地呼吸的能力,但仅限于呼吸,要是长时间在陆地,鱼体早晚还是会干掉的,而且也找不到食物。
攀鲈在陆地的时候,它们体表分泌的黏液形成保湿层,减缓水分蒸发,再配合呼吸能力使得它们能在陆地运动接近1个小时的时间!不算久,但考虑到是鱼,那就很夸张了。


就算能在陆地短暂存活,但如果不能移动,也就是瞎蹦跶,没啥意义。于是攀鲈又进化出了很多特化的器官,它们的胸鳍与腹鳍非常粗壮,鳍条相当硬,能直接撑起身材;然后鳃盖边沿的锐利锯齿能增加抓地力;再通过尾部肌肉甩动提供的爆发力,使得攀鲈能通过一套循环实现陆地移动:鳃盖抓地固定,胸鳍与腹鳍支起身材,尾鳍甩动,然后就前进了。


慢是很慢,但确实实现了爬行的能力,印度西孟加拉邦的湿地曾记载攀鲈移动了超过百米寻找水域的案例。
为啥需要这个能力?
当攀鲈以为栖息的水域不再适合居住后,它们就会迁徙,可能是因为食物不足,或是受到了严肃的污染,也可能是水域即将干涸。其他的鱼类可能只能等死了,或者硬扛着祈求盼望,而攀鲈就很潇洒了,支起胸鳍和腹鳍直接就走了。


这是很强的能力,但想到那个画面,莫名感觉有点抽象。
怎么找到水源的?

很多网友实在一看视频就知道是攀鲈了,但他们很好奇攀鲈是咋知道爬出来后得去那边找水的?攀鲈又不能用手机导航,总不可能是纯靠运气吧?


人家攀鲈真的是全套都想好了,它们能通过多维度感官,以我们人类会觉得是超能力的方式找到水域。
其皮肤与侧线系统能感知空气中微小的湿度变化,哪怕只有0.2%–0.5%的湿度梯度差,它们都能察觉。很多研究者的实行都显示,攀鲈在干燥环境中会主动转向湿度更高的方向,它们是具有“趋湿性”的。
而且攀鲈一般会趁着下雨的时候出来运动,这样陆地上湿漉漉的,能增加它们的运动时间,如果没找到水还能回去,下次找机会再出来实行。


另外,对泰国呵叻高原的攀鲈的研究中发现,攀鲈的视网膜中密集的视杆细胞善于捕获蓝绿光波段,因此对水面反光非常敏锐。当它们在陆地爬行的时候,不但皮肤与侧线系统在发力,眼睛也不断地举行观察,提高发现水源的几率。
有些研究者以为攀鲈还拥有犁鼻器(vomeronasal organ),这是用于检测信息素的特别嗅觉器官,可以帮助攀鲈嗅到空气中淡化的水生藻类挥发物,如土臭素等等,总之就是多方面提高寻找到合适水域的机会。


有网友说把它们放进沙漠能找到水吗?
我的回答是肯定不能!首先攀鲈就不会出现在沙漠环境中,如果人类故意将其带过去,就算它们真的探测到了水源,但它们的移动方式压根就不能在沙子上使用,很快就会陷入沙子,鳃部被塞满沙子而殒命。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723A06IHZ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