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搜索
查看: 79|回复: 0

[汽车天地] 新能源汽车的“夺命”设计?除了找不到门把手,还有这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昨天 19:02|来自:中国广东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工信部一纸《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能要求》的征求意见稿,撕开了新能源汽车设计的“皇帝新衣”。从车主在零下15℃被冻住把手的尴尬,到高速发生车祸车门把手却无法弹出的危险,这场关于隐蔽式门把手的争议,实则是智能汽车期间“创新焦虑症”的集中爆发。


这些年来,为了凸显出新能源车的更独特且优越的体验,车企将参数军备竞赛延伸至每个细节设计时,那些标榜“颠覆传统”的设计,究竟是为用户创造价值,还是在制造新的使用障碍?行业与民间可能充斥着不同的声音。
但我们发现事实上越来越多的车企已经开始在反思,回首这几年,不仅仅是车门把手,许多被认为是新潮酷炫的设计正在悄悄发生改变,要么车厂主动做出改变,弥补体验的不足;要么行业做出更严酷的要求,以确保这些功能设计符合安全要求。咱们这次就不说像全景天幕那些仅仅影响体验的设计,重点来看看那些潜藏安全隐患的创新设计。


全触控中控屏
特斯拉开创的全触控中控台,正在演变成威胁行车安全的“数字迷宫”。当车企把越来越多的车辆控制功能埋入车机系统的二级菜单中时,我们姑且不去说学习成本和各种应用的有效使用率的问题,但好像没人考虑过触屏的稳定性:机械按键10年故障率仅0.3%,而电容屏在-20℃时相应延迟高达1.2秒,手湿了还可能直接失灵。


更重要的是过度依赖中控屏幕来操纵车辆,也会导致驾驶员留意力分散,反而增加发生事故的风险。数据显示,驾驶员操作触控屏时平均盲开40米(相当于10层楼高度自由落体的距离),而实体按键的盲操成功率高达95%以上;沃尔沃在测试中发现,实体按键车辆在紧急避让时的反应速度比触屏车快1.8倍;美国NHTSA统计,30%的交通事故与触控操作分心直接相关。
可能很多人会说,有AI语音交互和辅助驾驶,能够增强行车的安全性。但你却永远无法确保车机系统能够永不死机。当车企用“极简美学”包装成本控制时,捐躯的不仅是操作便利性,更是关乎生命的安全冗余。


大众CEO曾经公开承认“砍按键”害了品牌,如今大众、当代,甚至小米这样的造车新势力都开始在座舱内保留一部分必须的实体按键。欧洲新车安全评鉴协会要求从2026年起,转向灯、雨刮、喇叭等关键功能必须用实体按键,而且将降低依赖触控屏车型的评分。
单踏板模式
单踏板模式是新能源车上独有的一种驾驶模式,对于新能源车而言,这种模式的好处是简化驾驶操作,更有利于能量回收,提升续航里程。因此,坊间一度有呼声要普及单踏板模式。但它有一个致命的缺陷:更轻易引起误把油门当刹车的事故。


我们在长期的驾驶过程中通过不同踏板操作后带来的相应而创建起了驾车的条件反射。好比踩油门汽车会加速,踩刹车会减速,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肌肉记忆。而单踏板模式必要驾驶员精准控制油门踏板的踩踏力度,以实现车辆加速和减速。对于经验不足的驾驶员如果使用单踏板模式,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就有可能把油门踏板误当作刹车踏板使用,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
近些年,特斯拉等新能源品牌都曾经由于疑似驾驶员采用单踏板模式发生交通事故。对这项颇有争议的功能,工信部在客岁也是多次征求《乘用车制动系统技能要求及试验方法》强制性国家标准的意见,不求全面禁止,但却增设了使用条件,重点还是要消除安全隐患。


半幅式方向盘
半幅方向盘,如特斯拉Yoke方向盘、智己LS7方向盘,因其前卫的造型被车企视为一大卖点,也曾受到不少用户追捧。其好处显而易见,能够为驾驶员提供更开阔的视野,使得宽幅仪表屏幕上的内容一览无余,从用户体验来说无疑是有帮助的。
但先不说使用习惯的问题,半幅方向盘天生的结构就注定了它的转向系统,在转向比上与通例的圆形方向盘有很大不同,转向比的变化,不仅影响了转向手感,还会改变车辆的操控性以及转弯时的稳定性。更重要的半幅方向盘背后是必要线控转向技能支持的。半幅方向盘如果不匹配可变转向比或线路控制系统,就等于只是一个“空壳”,会导致低速转向费力,高速转向敏感,美国NHTSA就曾质疑特斯拉Yoke方向盘的安全性,用户实测反馈紧急避让时误操作率增加。


我国的国标在2022年之前是有“禁止全动力转向”的条款的,这意味着像线控转向这类的技能是不能使用的。2022年之后才对线控转向给予“放松”。这也使得前几年的包括雷克萨斯RZ、新款特斯拉Model S和Model X、智己LS7等车型,在国内都保留了传统圆形方向盘。换句话说,只要线控转向技能还无法大规模落地应用,半幅方向盘就始终存在着安全隐患。
零重力座椅
说到零重力座椅,可能很多人会有疑问,这项极大提升乘坐舒适度的设置,怎么也会有安全隐患。


零重力座椅通过较大的倾斜角度可使得乘员的身体姿态处于近似平躺,毫无疑问能够极大的提升舒适性。但由于乘员此时的身体姿势与通例坐姿不同,如果遇到紧急制动或碰撞情况时,可能由于座椅姿态的影响而导致身体向前滑动。在仅配备通例三点式安全带系统的车型中,减弱了安全带对乘员的约束效果,同时由于身体位置的移动,让传统安全气囊系统的保护功能无法正常发挥作用,这可能会增加受伤风险。
采埃孚实验室在50km/h碰撞模拟中,平躺乘员颈椎损伤风险提升300%,安全带勒颈概率达67%。尽管车企通过座椅角度限定(行驶中锁定20-30°)和集成式安全带(采埃孚方案)试图缓解风险,但行业仍缺乏统一的安全标准。这也是为什么汽车发展百年,但零重力座椅在新能源车崛起之前,并没有大规模的采用。


而且大多数主机厂现在进行零重力座椅宣传时,通常以不系安全带的方式进行展现。这很轻易误导消耗者忽略零重力座椅在使用中的风险。更值得警惕的是,部分车型允许在驾驶中激活该功能,导致搭客在碰撞时如“人肉炮弹”般滑动。
写在最后:
毫无疑问,新能源车为了区别于燃油车,喜欢用更多新设置新功能新体验来吸引用户。许多功能和设置,其实并非高强度刚需,但往往在车企的PPT里被硬造出种种使用场景,呈现出爆棚的情绪价值。正如某车企工程师私下坦言:“我们的很多‘创新’,其实主要都是为了制造差异化卖点”。
值得欣慰的是,工信部新规开释出强烈信号:汽车设计必须创建“安全沙盒”,任何创新都需经过人性化标尺的丈量。或许当车企停止用“教育用户”来掩饰设计缺陷时,新能源汽车才能真正驶向安全的未来。(文/优视汽车 老炮 )
注:配图来自网络,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接洽删除,一并感谢!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优视汽车的立场。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514A03LV1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